再思香港閒置空間

空城計劃(2011-)

2016年第二屆空城藝術節「坪輋•村校•之外」。

2011年12月,香港城市研究學者黃宇軒、劇場人史嘉茵和盧韻淇等組成「空城計劃」(emptyscape),四出尋找和活用香港的廢棄空間。空城計劃的成立宗旨是「研究和介入香港的閒置空間,希望透過藝術行動,重新打開這些地方的故事,從而探索和重塑這些空間的可能性與關聯脈絡。我們期望能開拓香港公共領域的論述及實踐,並開闊公眾對『被規劃』的現代公共空間以外、其他空間類型的認知和想像。」[1]

本次研究將涵蓋空城計劃最為活躍的2012至2016年間的活動,他們曾經帶領公眾到訪過人跡罕至的鯉魚門石礦場、坪輋廢棄村校、觀塘秘密貨櫃、西區公眾貨物起卸區等地進行藝文活動或探索,開拓我城閒置空間的諸多可能性。其中,以兩屆坪輋空城藝術節(2013、2016年)的活動引起最大迴響,藝術節除了令更多市民認識坪輋,同時啟發了多個藝術團隊隨後到訪該地舉辦活動或進行創作;藝術節後續影響持續至今。

編按:時代背景——新界東北發展爭議

拉回空城計劃成立時的社會脈絡,彼時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爭議甚囂塵上。2007年時任特首曾蔭權於《施政報告》中表示會恢復進行洪水橋、古洞北、坪輋/打鼓嶺、以及粉嶺北新市鎮的規劃及工程研究。計劃經過數年發酵,2012年起開始出現較大規模和有組織的新界東北居民反抗行動。

2012年9月,房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姚松炎[2]和土地正義聯盟成員朱凱迪[3]分別刊文,質疑政府為何不選擇優先發展4000公頃閒置官地,而是選擇向新界東北鄉村開刀。

而空城計劃的第一個項目「吉場展演」在2012年的10月開展。從本研究可見,空城計劃主要採用較為軟性的藝術、音樂、公眾討論等方式回應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和土地問題。而他們主辦的兩屆空城藝術節都受到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閒置空間

因城市發展出現 因城市發展消失

2012年5月,空城計劃走進了一棟快被清拆的大廈——深水埗北河街189-193號奇豐大廈,並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了這次探秘

「那一天,我們在奇豐大廈」相簿,2012年5月23日。

「那一天,我們在奇豐大廈」相簿,2012年5月23日。

「那一天,我們在奇豐大廈」相簿,2012年5月23日。

「那一天,我們在奇豐大廈」相簿,2012年5月23日。

事隔數年,這幢大廈已經不復存在,本研究團隊在2021年11月撰寫此文時發現,北河街189號原址現已變成簇新的香港E酒店,酒店自2019年11月落成。

黃宇軒曾經在傳媒訪問中[4]解釋閒置空間的定義:「計劃針對閒置和廢棄兩種地方,前者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underuse(未充分使用),如pocket park(口袋公園),灣仔一帶最多這類的小公園,一個月只有幾個人享用;其二是罅隙,一般是不易到達和不被發覺的基建項目四邊用地,像現在身處的天橋底。廢棄建築則較明顯,如荃灣美港貨倉就空置了十多年,還有許多因收生不足而被殺的村校。」

何解城市裏會存在那麼多被丟空的空間?空城計劃成員阮穎彤認為,和城市高速發展有關[2]:「香港為何會有如此多閒置空間,我想有時候是因為香港的發展速度很快,樓宇建得很快,樓宇亦都拆卸得很快。空間,我們不單是視作physically(物理上)的存在,而是空間有時會帶着很多identity(身份)和人的回憶。除了希望重用這些空間,我們都想將曾經的故事帶出來,等大家知道,以及看看大家會不會基於這些東西,去重新想像這些空間可以成為些什麼呢?」

至於閒置空間的再用方式,空城計劃認為是因地制宜,不同的空間會得出不同的答案,但唯一肯定的是「想像必須聯繫社區」[5],黃宇軒曾在報導中闡述:「踏入這些閒置空間的確讓人反思,如目睹被殺的村校。它反過來問我:『為何它不能生存?甚麼才是好的校園?』或許我們可重新檢討村校政策,利用已廢置的村校辦另類學校或社區中心!」

吉場展演(2012)

跨界:社區X廢墟X?

在2012年10月起,空城計劃開展了第一個項目「吉場展演」,曾舉辦三個公眾講座,藉著講者與公眾的交流,尋求各式空間和場所的可能性。

「吉場展演」藝術講座系列(I) 再造共同體:社區中的對話藝術
日期︰2012年10月21日(星期日)
時間︰3pm - 5pm
地點:Kubrick bc(香港九龍油麻地眾坊街3號)
講者:李俊峰(活化廳總司令2代目)、許日銓(演藝學院人文學科高級講師)、盧樂謙(藝術工作者及香港故事館館長)

內容:我們邀請了近年以多種形式實驗參與社區的幾位藝術工作者,分享他們對「社群藝術」(community art)的理論與實踐有何體會。我們亦將會共同討論社群與藝術連結,在香港有何參照點、解放的潛能與更多的可能性,同時評價刻下社群與藝術的關係。

「吉場展演」講座(II): 末日未至,先談廢墟@九龍城書節
日期:2012年11月3日(星期六)
時間:6pm - 7:30pm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資源中心1/F
講者:朱凱迪(土地正義聯盟)、李維怡(影行者)、蔡志厚(草原地圖)
主持:黃靜(字花主編)

內容:電影《2012》的宣傳圖像,包含幾組廢墟光境,仿似一想到末日,就必然牽扯到那「沒有我們的世界」,建築環境自然腐化亂生。實情是,末日未至,城市裡已滿是讓人好奇的荒廢口袋,丟空經年的樓房、剛人去樓空的地方,光怪陸離。是怎樣的因由讓這些空間在都市持續出現,它們的文化意義又為何?沒有驅逐,就沒有廢墟,驅逐就是另一種末日:這次對談邀來嘉賓,細談驅逐、廢墟與參與進其中的人和事。

「吉場展演」講座(II)海報

「吉場展演」講座系列 (III) 「展演」:展場外的藝術 @DETOUR 2012
日期︰2012年12月2日(星期日)
時間︰2pm - 4pm
地點:灣仔警署
講者:俞若玫(跨界獨立創作人)、魂游 (跨媒介藝術家)、陳曙曦(天邊外劇場藝術總監 / 2012香港藝穗民化節發起人) 主持:劉天明(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教務委員)

內容:許多藝術形式都預計了一定的呈現空間,當代藝術的白盒子,劇場的黑盒子,電影院,文學之於書頁等,如果將這形式從原來的site-speciificity解放出來,跳進城市,創造另一種site-specificity,潛能何在?藝術可否通過這種場地置換,同時擴闊我們對公共空間的「公共」與「空間」的多重想像?

崖上的PARTY (2012)@香港藝穗民化節

黑夜裡在荒野狂歡

在鯉魚門石礦場舉行露天音樂會和電影放映會。

日期︰2012年12月16日
時間︰3pm - 9pm
地點:九龍油塘鯉魚門石礦場
活動:
1.演出(3pm - 4:30pm;5:30pm - 7pm)
-參與/演出單位:MO.MEN.T、迷你噪音、劉天明黃昏YOGA、不加鎖舞踊館「環境舞蹈劇場」、黑目鳥劇團x 神父劉銘鏗「立體書講古劇場」、anandosiddhiSongs、Wimer Ongsitco Chan . 蔡穎
2.分享會/討論會/放風箏/嬉戲( 4:30pm - 5:30pm)
3.露天電影放映會(7pm)
-Hidden Agenda 《三遷》

2012年末,空城計劃與香港藝穗民化節合作,於鯉魚門石礦場遺址舉辦民化節2012閉幕禮。活動簡介[6]闡述,自世紀末已有人在鯉魚門開設石礦場採石,但隨著採石業逐漸式微,石礦場已關閉並廢棄日久。「經三家村內一條迂迴的小路能夠步行到石礦場遺址。氣勢恢宏的石壁、一片臨海的草地、零星被荒廢的石屋讓我們對這地方產生無限想像。我們期望能透過舉辦崖上的,開闊大家對閒置空間的想像。」

黑夜裏,齊聚於人跡罕至的荒野中奏樂、野餐、觀賞紀錄片,資深藝評人梁偉詩曾形容這場閉幕式「別開生面」[7]。

坪輋第一屆空城藝術節(2013)

一切從廢棄村校開始

2013年起,空城計劃在坪輋開展了多個活動,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這條美麗鄉村,迸發對空間的想像。其中最大型的活動是在同年6月初舉行的第一屆空城藝術節「坪輋 · 村校 ·展演」,四天的活動共有2300人參與。

為什麼是坪輋?

空城計劃成員黃宇軒在一次訪問中透露,當初認識坪輋是基於一次偶然[8],「本身來(坪輋)不是為了辦藝術節,而是因為關注新界東北,所以參加導賞(團)。有位村民財哥興致大發,帶了我們進去村校。我們感覺好震撼,想在這裡搞(籌辦)一些事。走出村校,覺得村校可以再生,見到坪輋整個地方是好有魅力,都可以再生。」

2月、4月:打鼓嶺坪輋導賞團

打鼓嶺/坪輋導賞團

日期:2013年2月17日及24日/4月7日及21日
時間:2pm - 5pm(三小時)
費用:每位60元正(包家鄉小食及飲品)
集合地點:打鼓嶺鄉事委員會(遊樂場)
每團:15人起

活動:
一、新界東北計劃的主要問題(為何發展?為誰發展?發展什麼?)
二、到打鼓嶺禁區牌遠眺深圳樓宇(打鼓嶺坪輋與邊境連接)
三、到停辦村校細說鄉村學校由來及村民兒時回憶
四、參觀有機農場及農田
五、茶點及交流,讓參加者了解鄉郊生活及交流對政府計劃的意見
簡介:我們以前聽到打鼓嶺/坪輋的名字,多數是報導天氣和香港結霜的時候。如果問大家打鼓嶺/坪輋在那,相信會很少人知道。打鼓嶺/坪輋因「新界東北規劃」開始受到注意,然而大家對打鼓嶺/坪輋都是很陌生。因此,我們希望透過導賞團,讓市民認識我們的社區,了解我們社區的特色,包括農村生活和農業,更讓公眾了解打鼓嶺/坪輋對香港價值和真正可持續的發展。

3月:消失的教室無電插音樂會
日期︰2013年3月17日
時間︰2:30pm - 7pm
地點:新界坪輋/打鼓嶺坪洋公立學校
演出:Wonderland (5人大男孩樂隊)、Ky Chan(自彈自唱)、Dennis Ng ﹠Polly So(伸縮號+中提琴演奏)、Wednesday Singers (合唱團)、Lego Shum, Sze, 赫倫, Max Lee(即興音樂舞蹈自由玩)、Edmund Leung(自彈自唱)、迷你噪音(香港草根民謠樂隊)

簡介:跟坪輋村民相識一段時間後,首次在坪洋學校作面向公眾的社區社群活動,作為熱身,以了解在該處舉辦藝術活動的限制,故組織了一次音樂會。

坪洋公立學校在1950年代初建校,2007年因為收生不足而被殺校。

2013年3月在坪洋學校舉行的音樂會現場圖片。

音樂會後,村民與參加者一起打邊爐,亦有人講解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音樂會後,村民與參加者一起打邊爐,亦有人講解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5月:工作坊

1.「香港盡頭」在地寫生村校裝置工作坊
日期:2013年5月1日(公眾假期、星期三)
時間:11am – 5pm
地點:坪洋公立學校
工作坊導師:張嘉莉及鄭怡敏(香港藝術家及策展人,C&G藝術單位創辦人)
內容:邀請公眾一起到這荒置村校,進行在地寫生,並把由村民提供的校園軼事,融入寫生畫作,在校園內、外作裝置展覽。

2.「擔擔抬抬」村校當代藝術工作坊
日期: 2013年5月25日及5月26日(可參加1天或2天)
時間: 11am - 6pm
地點:坪洋公立學校
工作坊導師:楊秀卓、張嘉莉 & 鄭怡敏、羅文樂、吳家俊、樊樂怡、Hour 25 production、天翔 (坪洋學校舊生)、蔡心怡、黃榮臻、蔡司虹 & 姚泊敦、盧韻淇、史嘉茵等
內容:由參展的藝術家們帶領,共同完成這些作品及仗義相助,佈置校園。這些作品均與學校的人文風景、坪輋的歷史及大自然緊扣。

6月:「坪輋 · 村校 ·展演」藝術節

一連四日鄉村體驗

第一屆空城藝術節音樂會現場。

日期: 2013年6月1日、2日、8日、9日
時間:12noon - 6pm
地點:前坪洋公立學校校舍(學校在50年代成立,校舍佔地超過20,000平方米。)

藝術節四天節目表
藝術節介紹:15件藝術品、2組展覽、5個工作坊、9場演出、2個論壇、1場音樂會、1場放映、1場足球賽、10數次導賞;無數美好的價值、有別於主流的「發展」模式、與自然共生的人文關懷及對地方投入的深刻情感,新界東北、坪洋學校,等著你來。

節目:

1. 當代藝術:在地 -「坪洋藝術學校」展

展品地圖,藝術品散落於校舍各處。

-參展藝術單位:張嘉莉&鄭怡敏、樊樂怡、Hour 25 Production、蔡司虹&姚泊敦、黎慧儀、天翔、羅文樂、草原地圖、盧韻淇、曾敏富、吳家俊、小朋、蔡心怡、黃榮臻、楊秀卓

-簡介:16個藝術創作單位於坪洋公立學校創作作品,有些作品從當地的傳統手藝出發,有些作品建基於藝術家與村民的互動和對話,有些作品則展現了創作者對大自然和環境的反思。「在地:坪洋藝術學校」的靈感源於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展覽旨在透過藝術創作反思城鄉的關係和談討另類的發展模式。

部分作品:

吳家俊《隱蔽校椅》
《隱蔽校椅》是由百年老樹樹頭雕刻而成的作品,大樹立於校外百年,2012年因蟲蛀被斬剩一段。作品被置於坪洋學校門外,是大家到達時首先遇到的作品。

Hour 25 production《竹迷藏》
《竹迷藏》是一件需要極大勞動量的作品,一組兩件分別在校門前的草坡及籃球場上展出裝置,為是次展出的15件當代藝術品之中所佔面積最大的一件。兩天間有數十人曾幫忙完成作品。

Hour 25 production《竹迷藏》
《竹迷藏》是一件需要極大勞動量的作品,一組兩件分別在校門前的草坡及籃球場上展出裝置,為是次展出的15件當代藝術品之中所佔面積最大的一件。兩天間有數十人曾幫忙完成作品。

天翔《無星之城》
天翔是坪洋公立學校舊生,他在訪問中解釋[9]此壁畫的創作靈感是,以前在坪輋居住時,晚上的天空有好多星星。但近年被逼搬出市區(因為坪輋老家被收地),天空一粒星星都沒有,市區的大廈如牢籠,囚禁了人。

小朋《消失ing》
來自坪輋的小朋將鐵線網塑造成若有若無的身體,指向消失的人。欲探討在這片土地上,當由上而下的發展政策來臨時,個人的存在狀態,尤其是他們在媒體或政策中的缺席。[10]

小朋《消失ing》
來自坪輋的小朋將鐵線網塑造成若有若無的身體,指向消失的人。欲探討在這片土地上,當由上而下的發展政策來臨時,個人的存在狀態,尤其是他們在媒體或政策中的缺席。[10]

2. 攝影:新界東北Style - 生活可以是這樣的攝影展

3. 音樂:「碧樹雲山‧稻麥飄香」音樂會
演出者:MC仁@福建音樂、迷你噪音、黃靖@人山人海、Edmund Leung、Wonderland、John Choi、Wilmer Ongsitco Chan、The Vigilantes、Nelson X Les Fung

有觀眾後來在網誌記下了音樂會最感人的一幕:「早走,看不到黃靖和MC仁的表演。沒法,有事不可留太夜。不過,最感人的一幕還是看到啦!就是這天有來的老師和舊生們一起擠到台上台前高唱校歌。。雖然阿桔不是這校的學生,可是聽著他們唱著校歌,竟感動得眼濕濕。」[11]

4. 表演藝術及放映

部分活動:

-W (黑夜環境舞蹈)
表演者:李健偉、梁嘉能、余美華、莫穎詩

-兔丁丁 (環境舞蹈選段)
表演者:藍嘉穎、徐奕婕

-環境與我:一人一故事劇場演出
表演者:言遇劇團

-泰戈爾在中國:生活原來可以是不屈服于物質主義的 (讀詩)
表演者:亞洲民眾戲劇節協會(陳彦璘、陳菀甄、莫昭如、馮穎茵)

-閉幕擊鼓眾樂樂
表演者:Alain Kaze, Edmund Leung, Lego Shum

5. 人民足球賽

人民足球隊 VS 坪輋村民隊

6. 論壇:關於土地及鄉村學校的論壇

-論壇一:村校之外 – 新界東北的土地脈絡
嘉賓:陳劍青、黃宇軒
簡介:新界東北發展經過第三階段的諮詢後,正等待政府正視三區居民與社會的反響,在這關鍵時刻,我們來點總結與展望。

-論壇二 : 「村校你好!坪洋樂與路」
嘉賓:李海燕、葉頌昇、梁麗欣
簡介:關於村校的記憶,現在與未來。

7. 工作坊:村民技藝及藝術家教授的課堂
-「快立得」立體咭製作 | 劉銘鏗 (神父)
-印度彩繪
-自然的舞蹈: 齊來認識接觸即興,梁家能
-「快閃投影工作坊」, 阿銘
-「身.生活」律動工作坊,林碧君
- IDEA Workshop:字母拼湊,麥靜雯

8. 導賞:
-村民及義工帶領的打鼓嶺/坪輋導賞團
-坪洋學校藝術導賞團
-單車導賞團:新界群村遊

9.短片放映:
-都市農夫(導演:譚曉怡、李俊桐)
-牽牛花(導演:黃勺嫚)
-樹 / 大地、海馬、藍腳鳥(導演:Emily Wong)
-心跳.回憶(導演:林子沛)

從前有棟廠(2013)@「公民進行式」文化藝術日

未知的探險

日期:2013年9月20日
時間:2pm - 9pm
裝置地點:觀塘九龍面粉廠對面,黃色「唔啦更」的貨櫃裡
簡介:我們將帶參與者去一個並不事先將揚的神秘空間

活動:
1. 旅程(2pm – 4pm):我們將帶walk in的參加者離開藝術節,前往一處神祕地方,他們將把所見所聞帶回藝術節場地宣示。(出發時間:2:30pm、3:00pm、3:30pm、4:00pm,先到先得,即場報名,地點:觀塘海濱道126號巧明街/海濱道交界公共空間)
2. 裝置(4pm – 9pm):互動裝置將讓沒參與旅程的朋友,體會參加旅程者的見聞。
註:「從前有棟廠」為與媒體藝術家Jason Lam合作的計劃,是MaD策劃的的一部份。

埋岸的PARTY(2013)@香港藝穗民化節

無行程的自由之夜

日期:2013年12月7日(星期六)
時間:9pm - 10 pm
地點:西區公眾貨物起卸區
節目:自由音樂夜/分享會/討論會/嬉戲

簡介:這一回,我們選擇了西環的西區公眾貨物起卸區。這個自由的海濱是屬私人擁有,卻讓附近居民飯後漫步耍玩的黃昏後樂園。你也願來看看玩玩嗎?暫定沒有任何“表演”隊伍。請自備樂器,或可發出聲音的東西,舒適衣服,食物與飲品。在碼頭,聽著海水拍岸的聲音,用音樂和舞動去聊天,享受一個完全自由夜!

「原地・踏步 — 新界東北藝術展」(2014)

村民手造的溫柔對抗

日期:2014年1月24日至2月23日(公眾假期休息)
時間:12noon - 7pm
地點: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

城大舉行為期一個月的藝術展覽,空城計劃策劃其中的裝置部份:「非原居生活—引介新界東北藝術家的四部曲裝置」,在創意媒體中心不同樓層的公共空間展示四位生活在新界東北的「隱世」藝術家作品,藝術家包括曾繁康(馬屎埔)、張貴財(坪輋)、王鴻權(古洞志記木廠)、小朋(坪輋)。

馬屎埔村民曾繁康(阿繁)喜畫大自然的種種,近年開始因為眼見朋友的房子被拆,決心要把社區的房子畫下來,作為一種抵抗。

展覽中,坪輋村民財哥(張貴財)創作了一件大型雕塑作品,名為《自毀》,以新界東北的泥土製作面譜。他在影片中[12]講述創作理念:「我想用我村民的身份的心聲讓大家知道,土地破壞了是回不了頭,蓋了石屎,地如死亡...(作品象徵)人因為錢的問題去破壞土地,卻不知道後果自己都會承受,所以叫自毀。」

稻麥飄香坪輋概念大碟計劃(2015-2016)

真摯的聲音

《香村》CD封面。

在2013年首屆空城藝術節的其中一個晚上,一班村民、於閒置了六年的坪洋公立學校舞台上上演了《碧樹雲山 稻麥飄香》音樂會,不同的原創音樂在空間中迴盪交疊。 因著這次難忘的體驗,空城計劃成員史嘉茵在2015年決定邀請不同的本地獨立音樂創作人,跟村民合作,去創作有關坪輋的歌曲,擬灌錄成《稻麥飄香坪輋概念大碟》。在2015年3月7日晚上,他們舉行了第二屆空城藝術節籌款音樂會暨稻麥飄香坪輋概念大碟啟動禮。

大碟最後命名為《香村》,在2016年2月20日正式發布。大碟共收錄十首歌,是十對香港獨立音樂人,各為一位新界東北坪輋、古洞及馬屎埔村民創作一首作品。香港作家廖偉棠評論:「這樣誠懇的藝術介入社會運動,這幾年在香港已經久違了」。[13]

《香村》收錄歌曲:
1 自由或消失(音樂人:崔展鴻 村民:陳淑鳳@坪輋)
2 This Day We Fight (音樂人:The Interzone Collective 村民:小朋 KK@坪輋)
3 梧桐不同(音樂人:Ky@libido 村民:Becky Au@馬屎埔)
4 門前蓮塘(音樂人:MC Yan 村民:阿朗@坪輋)
5 初心(音樂人:Wonderland 村民:如妹一家@坪輋)
6 Village Woman…little mountain(音樂人:邱立信 Nelson Hiu 村民:邱烙汶 Candy Yau@坪輋)
7 豬農阿咕(音樂人:黃立青 村民: 咕@坪輋)
8 城(音樂人:煤炭書樓 村民:珍姐@坪輋珍記農場)
9 忘夢洞(音樂人:陳柏達,曹疏影 村民:華哥@古洞)
10 噹噹山舞曲(音樂人:老B 村民: 張貴財@坪輋)

其中有不少的曲目都收錄了村民的獨白,例如《梧桐不同》末段,馬屎埔村民區晞旻說:「我係區晞旻,我由出世開始住喺馬屎埔村,呢一度…… 梧桐河同馬屎埔村就係我嘅屋企,咁我好鍾意呢一度,我哋三代人已經扎根咗喺呢一度,好多村民都一樣。」

在2016年的11月,《香村》的大碟唱作人、一班東北村民更登上了Clockenflap舞台,其中坪輋村民張貴財(財哥)與民謠樂隊「迷你噪音」的老B在台上合唱《噹噹山舞曲》。史嘉茵在訪問中說,希望帶每一雙耳朵去漫遊香港鄉村的同時,也叫村民藉著唱歌把記憶從遺忘中復活過來,「想把這些歌聲和感動延續下去,很想把這地方的土地人情用音樂留住」。[14]

2016年的11月《香村》的大碟唱作人登上了Clockenflap舞台。

他們在台上演唱了《香村》中的《噹噹山舞曲》,

《噹噹山舞曲》
音樂人:老B
村民: 張貴財
錄音地點: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導賞中心、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歌詞:
風蕭蕭,雨漫漫,這灰暗路上前行
雨傘下,風吹過,跌盪歌聲中抱擁
我戰步,化作舞蹈,千斤腳步是盈盈
噹噹山,是我家鄉,守護村莊的美好
(噹噹山,有個諾言,守護東北的美好)
心坎內,簡樸的初衷仍舊
擁抱吧,縱或以後只剩絲絲追憶
不信命,憶記的火種傳遞
起舞吧,腳踏每步會是新的風景
這故事,這村莊,這簡樸互助人情
這歌唱,這舞步,灑過青春的淚水

坪輋村落美化計劃 (2015-)

反思可持續發展

2013年坪輋第一屆空城藝術節結束之後,這個位處香港邊陲的鄉村,擁抱了更多的改變。坪輋村民KK發起了美化村落活動,空城計劃亦在2014年起開始參與其中,慢慢地,前往村落的小路變成了充滿朝氣的繁花小路、村民的老房子被繪上了七彩的壁畫,漸漸地來自五湖四海的藝術家、義工、小朋友加入了這個美化計劃。坪輋自此多了一個身份——坪輋壁畫村。

KK曾在一次訪問中解釋發起美化村落的原因[15]:「近年,政府經常說及『可持續發展』五個字,KK反覆思量︰『係咪起晒樓就叫可持續發展?』」相反,他認為這裏有農田、有菜田,可以種植不同的蔬果植物,本身已是可持續發展。「(美化村落)今次畫呢樣,第日可以油過佢,畫第二個Pattern,我唔知咁樣係咪可以叫做可持續發展,不過我覺得係接近呢個理念。但你起晒(樓)、發展晒,香港就冇呢個空間可以做。」

繁花小路

2015年4月完成美化村民坪叔的小屋,就在坪輋美好的夏日黃昏之時。

同學無懼炎熱,幫忙美化坪輋小路。

坪輋第二屆空城藝術節(2016)

坪輋.村校.之外

日期 :2月20、21、27、28日 (星期六、日,共4天)
時間:12pm – 6pm
資訊中心 : 新界坪輋,坪洋公立學校正門
聯合策劃: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
場刊:https://issuu.com/emptyscape/docs/20160218_booklet_spreads_v2

第二屆空城藝術節

2016年2月20日下午三時半,第二屆空城藝術節正式開幕,同時上演《香村》唱片發佈音樂會。
演出者:MC仁、阿朗、老B、黃仁逵、Edmund Leung@The Interzone Collective、Heartgrey、李文生、史嘉茵、邱立信 、邱烙汶、崔展鴻 、陳淑鳳、煤炭書樓、Ky@ libido、Becky Au@ 馬屎埔

節目表

戶外裝置藝術散佈在坪輋不同角落

部分作品:

黃振欽《氣息•異物》
荒廢農田有很多煙囪狀物體,其實是昔日種植韮黃時使用的器物,黃振欽說:「早上困着韮菜、關上蓋,等它不能做光合作用、夜晚才開蓋。這個方法慢慢被淘汰,因為不熟悉,因此變成現代人覺得是奇怪的物品。煙囪會令人聯想起氣味,每個空間都有不同氣味。」[16]

余榮基《飄鈴》
余榮基記得有一次和學生來坪輋,偶遇漂亮的花,然後聽見水聲。驚覺坪輋有條河,「想做一件作品,要有聲音的河流的作品,創作了飄鈴,是用詩和聲音。河水好重要,是生命的命脈,假如忘記了水和河就會失去生命和方向。」[17]

散步導賞團(藝術作品及村落空間導賞)

音樂表演及部份裝置作品都放在珍姐的農場中。

音樂會舞台由HOUR25 Production設計,以透白的布、竹枝、繩組成,並以卡板做觀眾席。此舞台設計在2019年獲得「布拉格劇場設計與空間四年展2019 」中表演空間設計項目最後四強榮譽。

閉幕禮有稻草神獸巡遊

在藝術節舉行途中新增了一項節目:「加場!空城藝術節音樂會」

變陣的藝術節 展現無比生命力

自2007年政府公布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粉嶺北、古洞北、坪輋及打鼓嶺一直被整體納入規劃。但在2013年修訂案中,坪輋及打鼓嶺被剔除在外,暫時擱置發展,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當時解釋主因是交通配套不完善,強調與深港融合等爭議無關。

在坪輋及打鼓嶺暫時逃過拆遷厄運之下,第二屆空城藝術節要如何進行?空城計劃成員阮穎彤在2016年一次訪問中直言需要為藝術節重新定位[5]:「坪輋在東北發展(計劃)入面時,個political context(政治背景)強烈好多。但後來剔除了,有一些本質上改變,需要重新定位(藝術節)存在價值,該如何看這個地方?要改變策略。回到人,例如如何深耕。坪輋村和其他村不同,村民的包容性好強。三年間(村民)和超過40個組織合作,村落如何更加有生命力地維持下去?今次(藝術節)叫村校之外,帶人去explore(探索村校)周邊地方。」

今次藝術節的活動散布於坪輋各處,黃宇軒希望觀眾可以用散步的形式慢慢感受坪輋,「希望藝術節的觀眾,想大家接受好精彩的藝術不一定是在一個典型藝術空間發生,好想有一個散步的體驗,作品分隔開一點,作品都帶你重新睇一次這個地方。」[8]

空城計劃幕後幕前班底

空城計劃網站:https://emptyscape.wordpress.com/

© 除了特別註明外,所有照片版權均屬空城計劃所擁有。



[1]空城計劃網站:https://emptyscape.wordpress.com/

[2]頭條日報 - 姚松炎:房產學人——空置官地知多少? (2012-09-04),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222/20120904/204273/專欄-房產學人-空置官地知多少

[3]《港府披露有4000公頃閒置官地 多謝潘佩璆議員!(土地系列二)》,朱凱迪,獨立媒體,2012-09-26。
https://www.inmediahk.net/港府披露有4000公頃閒置官地-多謝潘佩璆議員!(土地系列二)

[4]《空城再造 無用之用的可能》,經濟日報,2012年10月24日,https://www.facebook.com/emptyscape/posts/396753060393529

[5] 02”18 -02”59,《重新想像閒置空間》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duSrgnsko,藝頻arts-news.net,2016年。 [6]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E9%AF%89%E9%AD%9A%E9%96%80%E7%9F%B3%E7%A4%A6%E5%A0%B4-lei-yue-mun-stone-quaary-please-see-the-direction-album/%E5%B4%96%E4%B8%8A%E7%9A%84party-party-on-rocks/113437732155766/

[7]https://leungjass.blogspot.com/2012/12/20121228.html?fbclid=IwAR1GAUaXsvDCJR1xFJAeEWUBXv-TgzhhTNUAnny8zOfO28Pho1eeFzj3DP8

[8]《第二屆空城藝術節》,藝們,2016年2月20日,https://vimeo.com/156079952

[9]坪輋.村校.展演:動人的六分鐘 (NOW新聞台「文化多面睇」),2013年6月4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zZbRtfgaD4

[10]P36,「原地・踏步 — 新界東北藝術展」場刊,2014年

[11]碧樹雲山.稻麥飄香音樂會,2013年6月15日, http://olivaryolio.blogspot.com/2013/06/blog-post_6891.html

[12]「非原居生活 - 財哥」,2014年6月14日,Youtube,http://youtu.be/qDmOfm1RMZ8

[13]《香村》:荒誕就在香港,不說唱行嗎?,廖偉棠,2016年03月18日,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318-culture-music-fragrantvillage/

[14]《衝出坪輋!本土聲音走向國際 東北村民初上Clockenflap》,立場新聞,2016年11月24日, https://www.thestandnews.com/art/衝出坪輋-本土聲音走向國際-東北村民初上clockenflap

[15]《建築師、藝術家畫出華麗平房 坪輋打造壁畫村》,iMoney,2015年4月17日

[16]第二屆空城藝術節 - 黃振欽,藝們,,2016年2月,https://vimeo.com/156374091

[17]第二屆空城藝術節 - 余榮基,藝們,2016年2月23日,https://vimeo.com/156415515?fbclid=IwAR2gSB6wN5zbHA41y94vAeJu7DS_iVgizKewMfRH3Kp-CIdoCQXxyTxw1Ew